三星经济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报告对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机遇和障碍进行了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蒙受损失,各国在积极救市的同时,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在没有短期对策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很有限的国际货币,这主要与人民币不可兑换和中国政府的外汇管理制度有关系。
新一轮货币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国整体经济和贸易实力的提高、以及当今人民币的影响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不少困难。首先就是会遇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成员的阻碍;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地位, 都会导致人民币缺乏足够直接有效的境外输出渠道和方式;另外中国仍然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央行尚缺乏足够的金融监管能力来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发展也还很滞后,也都将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
从当前情况来看,人民币已经在香港、越南、缅甸等地区通过贸易结算和境外旅游等方式大量流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周边化了。但是当前无论是从使用人民币计价的数量、占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量的比例、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贷款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等方面来看,人民币还远称不上国际化。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很有必要,但是制约条件也很多。因此至少在未来10到20年内,两大主要货币可能仍将是美元和欧元。在这期间作为东亚地区的结算货币,人民币的地位将得到强化。今后20年内中国金融市场顺利发展,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那就有可能成为亚洲地区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不但能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促进贸易和投资、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地位、以及带来国际铸币税等一系列收益。然而也会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本币国际化后,不但国外的经济波动将更容易传递至国内,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资本的大量自由流动也增加了金融监管和政府实施有效货币政策的难度。同时中国的各种金融政策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承担责任。
中国应当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上作出合理的定位。首先要处理好与现有国际主要货币间的关系,要寻求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平衡点,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利益协调。同时一定要坚持市场演进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发挥政府在建立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敬请点击《人民币国际化展望》下载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