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宝马汽车全球业务重心东移的加速器。

史登科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本刊记者 于欣烈  |  阅读:

在所有中国于金融危机中拯救世界的故事中,中国汽车市场在2009年突然井喷并一跃成全球最大市场无疑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在全球其他地区都纷纷避开奢侈品消费之际,中国豪华汽车的销售却实现近25%的增长,几乎所有在华的豪华汽车厂商都在开香槟庆祝自己迎来创纪录的财运,按中国富人偏好设计、向内地扩展经销商和服务网络,都已是必备功课。

但在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Christoph Stark)看来,真正的“Know-How”,仍是需要为豪华汽车的“中国制造”给予全新定义。在他日后掌管的业务中,不仅将会多出一座总产能可拓展至30万辆的全新合资工厂,更重要的是一座全新发动机工厂,在中国制造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精密的内燃发动机。

根据200911月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签署的协议,双方将会投资50亿元人民币用以扩建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业务规模。新工厂修建计划在2010年启动,潜在总产能第一步将增加到10万辆,长期计划是逐步增加到30万辆。要知道,2009年华晨宝马全年销量为4.4万辆。而之前也从未有一家豪华车制造商在中国投产如此重要的发动机。很明显,这意味着宝马正为在中国实现爆发式增长而充分准备。

一些分析人士判断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增幅将是整体市场的2倍。可以预见,美国豪华汽车市场——宝马和奔驰的最大市场——在今年仍不会有明显起色,中国市场的成败对豪华汽车生产商的王者之战来说已日益重要。

竞争已前所未有的激烈。本土化先行者奥迪2009年销量超过15万辆。后来者梅赛德斯奔驰则奋起直追,2009年销售大幅增长至6.85万辆,与宝马9万辆的销量(包括MINI品牌在内)差距已大为缩小。

“宝马的不同在于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以及保持能够对市场进行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宝马中国今后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要超过整体市场的增长率。”史登科告诉《环球企业家》。

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已无需论证。真正重要的是,能否将这种重视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能把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情况快速清晰的传递到遥远的总部,并帮助总部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业务拓展方式。作为宝马中国业务的主管,史登科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宝马公司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史登科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全球三大豪华车制造商中,宝马公司的规模最小,最终实现的则是全球第一的销量,依靠的正是对区域市场的深入了解和迅速高效的执行力。